电影该被更多人看懂

如有交流,我在等你

杜琪峰银河映像系列电影罗列 | 《城市特警》1988年



      一定程度上,《城市特警》是对1953年弗里茨朗作品《大内幕》的翻拍,也是杜琪峰的第一部动作电影(由他和金杨桦联合执导)。这里我所说的动作电影,指的是警察片或是黑帮片大类中的枪战动作片。影片沿袭了因吴宇森《英雄本色》、林岭东《龙虎风云》而形成的“警察片混搭黑帮片”的固有特色,动作戏也呼应了那两部作品标志性的枪战暴力场面(包括主人公持枪对指却又并不开火的桥段,以及强调官能刺激的枪战戏编排,三部影片在这一点上堪称一脉相承)。


      这种标志性在《城市特警》中之所以特别鲜明,原因在于与前两部作品一样,它也是由新艺城公司投资出品(《英雄本色》和《城市特警》都由徐克的电影工作室负责拍摄,新艺城出品发行)。在此基础上,杜琪峰拍出了一部扎实的警察片,而且还更多出了一个层次,令暴力属性得到改变,显得更为可怕,更精神错乱。


      我们有必要把《城市特警》视作香港动作片互文性的一个范例。不妨先看看它背后的创作团队:监制徐克,编剧陈嘉上,主演李子雄,配角朱江,导演杜琪峰。陈嘉上后来自己拍了《飞虎雄心》和《野兽刑警》;李子雄当时是警察片固定班底,虽然他并非总扮演正义的一方(《英雄本色》里他便是作为反派出现);老牌演员朱江后来还出演过吴宇森的《喋血双雄》。此外,作为一名受雇的执行者,杜琪峰从《城市特警》中学到了该如何整合动作元素,如何处理新艺城警察片当时常见的那种带有“九七大限”寓意的象征。


     《城市特警》中也出现了反映九七主权移交问题的政治评论,这也是当时徐克电影的一个标志。由朱江饰演的商人想要用钱买通黄维邦及其手下,他给出的理由就是还有几年便是九七,和多数香港人一样,他们也该多存点钱设法移民才对。另一场戏中,俄国毒枭为九七干杯,因为它代表着发财良机,可以将“毒品和资本主义“绑在一起出售。片尾一场高潮戏中,真相终于大白,毒枭背后原来还有贪腐的警队高层。黄维邦与之展开最终对决(这名坏警察也和黄志强一样,被自己的枪击中,浑身弹孔,手臂炸断)。


     《城市特警》的焦点在于团队合作,而这也为腐败的主题提供了补充——基层警察基本上都被描写成忠诚、正直的一群,而高层则显得更为贪腐。此处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,黄维邦的团队中出现了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警察,这位整部影片注入一种多元文化的因素,也预示了之后《全职杀手》那种泛亚洲的背景设置。那位马来西亚警官是个华裔,他在警告对手时说了句马来语“cari mati”,意即“找死”;但如果放在整部影片乃至杜琪峰后期作品《黑社会》系列的大背景中来考虑,其作用更像是喊出了一句口号,他要去“寻找”更为新鲜的途径,来描绘死亡和暴力。


      最后要提一下本片的闪回和慢动作技巧,从中不难发现某些明显的杜琪峰个人色彩。这两种技巧在其处女作《碧水寒山夺命金》中都曾用到过。前后两部影片,主人公都在脑海中反复放映有关过去的闪回画面,,并因此变得虚弱。相比之下,《城市特警》里的心理框架显得更为黑暗,因为在那闪回中还包括了连场噩梦(例如影片开头的电钻穿手),又或是这些闪回画面刺痛了黄维邦的良心(他想起与卧底探员谢国璋的友情),无论是哪种情况,闪回都为黄维邦带来更多内疚与无力感。


      从美学角度来讲,影片最后部分,从黄维邦进入公寓楼试图拯救同事那段开始,整个一大段动作戏的处理都让人由衷赞赏。在这里,他突出的是速度二字,为的是不用在风格上花费过多力气,同时亦可避免过分的通俗剧倾向,而且成功制造出悬疑气氛,以及几处戏剧性效果。


    总而言之,《城市特警》是杜琪峰必须要迈出去的一步,才有可能真正接受80年代香港动作片的类型形式,随后才能跨过这道门槛,才有可能拍出90年代他那些更个人化的动作电影来。  




评论
热度(827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